待交作業

  • 5. 吳p的echo homework
  • 4. 筆記
  • 3. pediatrics osce exam
  • 2. admission note + progress note
  • 1. 小兒科,case study

週計畫

  • 1. 烏來行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在大學,我該學會什麼?

大學該學到什麼?這是一個我想了四年的問題,除了專業科目之外,我還必須去學習什麼?看著系上為著小大一的學弟妹們安排的「擬」-新生訓練的先修營,似乎總把目標訂得太過高遠。沒錯,在本系的人的確是眾所矚目的一群,社會大眾對於我們的期待也很高,但往往如此,卻很容易忘了我們也是很平凡的一群台灣學生。

讀了四年,我對於本系的專業科目的了解著實不夠深刻,也不夠熟練,以前的我會把重心放在深深自責,然而如今的我,卻是認為我必須不斷地努力,在我們這個領域,學生永遠只能夠學習,並且作好一輩子學習的心理準備,沒有假期,也會慢慢地不允許錯誤的發生。因此,學生的身份對於本系而言是格外地珍貴而且幸福的,必須好好利用。

然而,四年下來,除了頭兩年是輕鬆地過日子外,自大二下開始便開始一連串專業課程,這些課程不算上是專業訓練,而是基礎學科,在真正有機會接觸到職場領域時,自己還是會發現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只有最簡易的實驗數據稍微知道它的意義,然而自己的能力還是不夠去看出它的深層意涵。再加上除了專業的事務要處理外,還有其它相關的人文事務必須要懂得,然而,在這四年裡,沒有人來教我們該如何去面對。

回首四年,我最有感慨的是我們普遍缺乏了態度、執行力、創造與熱血衝勁。這裡講的不是一味地鼓勵大一的新生去玩玩玩,而是在生活、社團處事、個人生活上的態度、執行力、創造與熱血衝勁。本系的生態一向是課業至上,這無可後非,畢竟課業是學生最基本的本業而大家在從小便對於課業方面自我要求甚高,如果本業沒顧好,那麼其它領域再突出都只是本末倒置。

那到底要學什麼?或是說,過了四年之後該有什麼樣的態度、執行力、創造力與熱血衝勁?從我的經驗來看,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每天的生活事務,勇於承擔事務的熱血衝勁,不被墮性所支配的執行力以及不為舊有的規條所圏囿的創造力是在這四年來所要去學習的。系所的專業課程的責任範圍是讓我們對於自己該有的基本專業技能有專業的素養,但是並不是教我們如何在社會生存,如何與人互動。其實這些是簡而易懂的道理,然而就因為它太過簡而易懂,而容易讓人遺忘。然而無法徹頭徹尾完成一件事,而分心處理多項事務也容易讓我們迷失於忙碌之中,而無法享受在這完成一件事的成就。大量的活動,帶來了大量的累意,雖然累積了大量的成就感,但卻也擴張了大量的無助;工作狂一但閑了下來便忘了當初是怎麼享受好山好水的賞心悅目,接著也要面對閑了下來該如何面對無所事事的時刻,而這時刻也隱含了寂寞。

四年的大學日子,我不夠勇敢,我不夠果斷,我看得不夠清楚,於是我失去了許多成長的機會,我太小看自己而畫地自限。我以為,我無法做到,然而回顧檢視我是低估了自己的能耐。很多事情誠如「練習曲」裡的一句話:「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有機會做了。」真的,以前我能嘗試做的(可是我因為課業、因為害怕失敗等原因而沒做),現在真的沒什麼機會做了。每個階段有它自己必須面對的挑戰,而如今我也有我必須完成的使命,而無法去完成過去的夢想(我常覺得用夢想兩字很好),我沒有足夠的執行力,也沒有積極的態度,當我發現時,已經是為時已晚。想起我大二時的導師說的一句話:「你們這一代都不敢去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太過為眼前不起眼的事務所限制,對於自己的能力太過小看。你們在這個時候(學生時代)其實可以完成很多很棒、很值得回憶的事情。」

另外一件必須要學習的是「學會獨處」。這是從我高中就開始學習的議題,但是我始終學不會,也看不清,我只知道我是個「害怕寂寞」的人,而很多的人也都是這個類型的人。因此我們會玩線上遊戲、加入社團、進行聯誼、加學伴、交男女朋友等等,這樣可以讓自己能夠不用去面對寂寞、孤單的感覺。然而,我們總有落單的時候,我就是害怕那種落單的感覺,那是一種用物質麻醉不了的感覺。不玩遊戲、不加社團、不聯誼、不加學伴、沒女朋友也只是把那種孤獨感延長,有時候我在想,這樣會不會變成逆勢操作,反而變成被孤獨感麻痺而不再對孤單敏感?事實證明,即使在當下我能夠被麻痺,然而在一些事件之後(例如和朋友出去短暫的旅行),那種失落感便會再度重現而且難以抽離,例如:不喜歡離開那種一整天都和朋友一同行走的旅遊日子(就算是單車環島的累日子也是一樣)的感覺。「學會獨處」變成了自己必須一輩子學習的議題,而大學生活只是這議題的一個楔子或序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