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交作業

  • 5. 吳p的echo homework
  • 4. 筆記
  • 3. pediatrics osce exam
  • 2. admission note + progress note
  • 1. 小兒科,case study

週計畫

  • 1. 烏來行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八八風災

今天有許多聽眾打進來分享有關風災的看法,其中有一位提到防洪設施做的不夠好。我覺得這是蠻少人會去注意到的點,或是說比較不會去提的點,但是這卻是很重要的一點。

不可否認,其它很多環節也很重要,例如:如何迅速建立起通聯系統,如何快速救援、如何準確預報、如何救災、如何提供援助等等。但是這些都是在災難發生當下,我們該如何去應對的。但是,我們如何在搶先在災難發生前,把可能的災情降到最低?

這位聽眾所想要強調的是,「那我們為何不在災難發生前就做好準備?」誠如光禹先生所說的,我們並無法把每件事做得十全十美,而且台灣是個有許多災難類型的地方。但是如今我們談的是風災,一個每年幾乎都會重演的天然災害。

我想他所想要陳述的是台灣每一年都會有水災,這是可以預期,而我們也有許多慘痛經驗,為什麼今年的災情會如此地嚴重?我們的科技應是不斷地在進步,為什麼科技進步的同時,災難卻不見削減或是持平?這不可以完全怪說氣象預報不準確,我不是專業人員,但是我了解我們的科學在預測氣象上有許多的不準確性,所以我不願意把責任都推到氣象局的預測;我們必須思考的是「為什麼歷年來,只要有颱風,就要造成那麼大的災難?」我認為似乎我們的防洪設施本身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不是說我們技術上有什麼問題,台灣的科技這麼發達,很難想像一個良好的防洪設施會有那麼困難?或許很難做到百分之百,但是一年一年的教訓,我們應該是一年一年的在進步,即使遇到了像今年這樣的「破雨量紀錄」的颱風,應該是即使有災情,也該是稍大規模的災情,而不像如今這樣,令人不忍淬睹。

即使有再準確的預測、有再完善的疏導步驟,但是颱風依舊會來,災難依舊會降臨。或許我們在開發上,濫墾、濫伐,但是這不是防洪建設做不好的理由。我們不能老是依賴事後的救援、事後的檢討,這樣是消極的;我們應該事先就預見預防,事前就預見可能的危害,這樣才是積極的。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想見到有人犧牲了,才在懊悔。

我想他提出了一個很好的點,但卻是最常被忽略的點:我們的預防建設是否成功?今天,我們不是只有山坡地才有災情,我們的平原地帶也是有許多的災情。我們山坡地濫墾濫伐,我們嘉南平原超抽地下水,但是這都不是我們就可以避談防洪建設有沒有做好的藉口。而防洪也不是只有靠那一兩台抽水機就可以完成的。現在我們的山坡地已被墾伐的體無完膚,我們地層也下陷的一塌胡塗,而我們必須面對這樣的問題,思考該怎麼做防洪建設才對。而不該只是等到「水」臨城下,才在等著救災網的啟動,那樣子往往早已造成無可彌補之遺憾。更何況,防洪建設---水臨城下---救災行動在線性的時間軸上應該先防洪再救災才對。

我家是在台南不靠山也不靠海的地區,但自我有記憶以來,二十幾年了,每逢風災必淹。更加諷刺的是,在我離家北上求學五年後,如今回家看著家鄉依舊是水鄉澤國一片……。我知道我們不是最慘的一群,但是這樣的情景,讓我不禁為那些更為慘痛的地區悲痛不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